暴风雨中奔跑时,请记得我们《在一起》
北京的地铁站,当摩肩擦踵变成空空荡荡,你的心情会怎么样?

我的上海学生,3年级的小男孩,从4.1日开始居家学习,到6.1日可以外出,6.1日晚本来要上课,我和他妈妈说停一次课,让孩子好好过个节吧,出去撒个欢。
还记得在电影院看看《中国医生》,医务者们艰难地和疫情做斗争,看 《穿过寒冬拥抱你》,小人物在疫情之下报团取暖,暂且不说剧情和评分,坐在电影院里眼泪会忍不住往下掉。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,但是生活往往比艺术更残酷。
关于疫情,会留下哪些记忆?疫情又给我们哪些改变和思考?看到绘本《在一起》,或许我找到了答案,疫情带给我们的创伤就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风雨,会有不适应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,去探寻“如何更好地活着”,最终发现“在一起”的陪伴才是最有力量的。
作者卢克·亚当·霍克,是英国建筑著名设计师、插画师,所以本书的绘画作品很有作者独特的风格,“通过空间运用、情境营造带给人以美的视觉呈现、情感认同和精神体验,” 虽然本书只有63页,但是作者画满了足足7个素描本子,画面呈现非常细腻、饱满,“无数细小的线条集合起来,能产生电影大荧幕般的震撼效果”。打开《在一起》,即使不读文字,也能在画面的“时间流逝感和空间延续感”中感受到故事感。

全书的内容可分为“疫情之前的日常生活,忘记生活本来的样子”“疫情来临,我们的应对和思考”“疫情过后,认识到只要在一起,就有勇气面对一切”。



每一段心路历程,经历过新冠疫情的我们,都有着强烈的共鸣,灾难来临,不管是英国、中国,还是美国,不要为丧钟为谁,它为你而鸣。
作者随着创作的深入,明确了本身的主题是人们在面对疫情时展现出来的人性,所以在面对暴风雨的后期,作者用非常有力而温柔的笔触呈现了大自然、日月星辰对我们的抚慰,宇宙面前,我们是如此渺小,我们又如此被关爱,读到文章最后,心里暖暖的。作者的画作是治愈的,温柔的,同时又是有力量的!


相对画作,文字简约,却颇有哲理,和画面相配,有相得益彰的作用。
一位老人,一条狗,相依相伴的画面,让我想到了《忠犬不公的故事》,狗是最忠诚的伙伴,不离不弃,所以二者的画面打动我心。

这位老人的原型是作者的爷爷,作者在导读手册中提到爷爷,“他身材高大魁梧,为人冷静、善良又睿智,是我从小到大的主要父辈形象”。很幸运,我有一位非常疼爱我,给予我童年最好的陪伴的爷爷,所以读到本书,更和读者有了强烈的共鸣。唯一庆幸的是,我的爷爷生活的年代没有疫情……
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成为历史,真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,那样我们就只会通过电影和书籍去给孩子讲述曾经的暴风雨。那么《在一起》这本书一定是必读的书籍,因为它是如此温柔又博大地讲述了这段经历,讲述了人性之坚强、之强大,讲述了大自然给予我们抚慰,讲述了我们只要在一起就敢于面对任何狂风暴雨。